“清明时节雨纷纷,路上行人欲断魂。借问酒家何处有,牧童遥指杏花村。”寥寥几句就勾勒了细雨霏霏,杏花满村的清明时节。清明不仅有美酒,还有美食,江南一带自古时就有在清明期间吃青团子的习俗。作为近几年最火的清明美食,吃货们还围绕着它展开了咸甜大战,豆沙党,猪肉党,肉松党……纷纷出来安利自己的最爱。但到了现在,依旧有一些小伙伴可能还不知道,这个绿胖子只是“清明果家族”的一员。实际上中国很多地方都有清明制作艾草美食的习惯哦,和沈阳新东方技工学校,一起来了解下吧!
青团,是加入“青色”的糯米团。各地做青团的原材料也并不相同,上海用的是类似小麦的“麦浆草”,色泽翠绿,也有地方用的是鼠鞠草。江浙一带多用艾蒿,色泽暗绿。还有些地方用菜汁或马兰头汁来做代替品,但香气远不及艾蒿。“呦呦鹿鸣,食野之苹。”这里的“苹”指的就是艾蒿。人们会赶在清明前采摘艾蒿用来做青团,此时的艾蒿生长蓬勃,最是鲜嫩,做出来的青团颜色也最鲜绿。
江浙地区的清明果种类更加丰富,和青团圆滚滚的造型不同,这些清明果有饺子状的、团子状的、圆饼状的……比较常见的是饺子状的,因此也叫清明饺,馅料多为韭菜、鸡蛋、豆腐干、芥菜、肉丁、咸菜、笋尖等……。在农村,至今还保存着传统的清明果制作方法,用原始的石器工具捣制,再用木槌反复敲打,以便制作的清明果更加柔软和韧劲。
而客家人有句老话,“清明前后吃艾粄,一年四季不生病”。每年春分之后,,客家人的习俗是祭祀、踏青,趁便采摘些田艾制作清明粄。清明前后,客家人几乎每家每户都会吃艾粄。客家人一般将艾粄压成扁圆状,有咸有甜,甜味为主,又黏又糯的面皮里面裹着香喷喷的花生仁、芝麻粒,艾粄甜甜的味道、淡淡的草香,与春日融为一体,这就是春天的味道。
而清明时节,也是广西和四川等地吃“艾糍粑”的时候,待野外采摘艾叶,捣艾草为汁,和粉做成团,色如碧玉。馅料多为芝麻馅或者花生馅,外面垫上芭蕉叶,想吃的时候蒸熟就行啦。除此之外,各地还有叫做清明饼、棉菜馍糍、茨壳粿、清明粑、菠菠粿、清明粿、艾叶糍粑、艾草糕、暖菇包、艾草青团等等。
虽然各个地方的“清明果”稍有不同,但似乎大家都在清明这个节日,不约而同地创造出了类似的食物,“清明果家族”的存在,是不是证明了中国人彼此间的心有灵犀呢?在这个即将到来的清明假期,让我们一起抓住春光,将“春光”吃进肚里。一颗小小的青团,一份对春天的希冀~~